“知名信息专家进中工”暨研究生创新教育讲座将于2023年11月26日在betway唯一官网举办。本次活动以“物联网与智能安全专题学术报告会”为主题,聚焦新一代智能网络、物联网智能感知、工业互联网安全、人工智能、数据隐私保护等热点研究领域,探讨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
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孙利民研究员,山东大学必威betway平台院长成秀珍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通用工程学院院长罗洪斌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杜军朝教授和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韩光洁教授五位知名领域专家做专题报告。专家报告将为师生带来前沿知识,开拓学术视野,激发科研热情,助力学校高质量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
报告会流程:
一、校领导致欢迎辞
二、专家作报告

学术报告一:工业互联网攻击检测技术研究
报告摘要:工业互联网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控制系统是工业互联网的神经中枢,成为国家间网络对抗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国际上工控系统重大安全事件频发,往往因网络攻击而难于及时发现。报告首先简要说明工控系统的国内外安全现状,然后围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介绍典型的网络攻击,基于工控系统加工工艺的不变性,重点探讨了网络攻击检测技术,最后给出了工控系统安全防护的研究趋势。

专家简介:孙利民,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大学物联网安全首席教授,中科院工控系统安全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带领团队围绕国家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卡脖子”问题,研究核心关键技术与系列设备,出版学术书籍6部,在ACM TOSN、TDSC、JSAC、USENIX Security等国内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牵头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项,获取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学术报告二:元计算与未来人工智能
报告摘要:元计算是一种面向开放环境的新型计算范式,旨在零信任基础上,整合网络资源打造弹性算力空间,实现数据可信流转共享以及零信任环境下的容错计算,赋能自进化自驱动通用人工智能。本报告将介绍什么是元计算以及元计算如何支撑未来人工智能,并汇报我们所做的相关工作。

专家简介:成秀珍教授现担任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数链融合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是IEEE Fellow、CSEE Fellow、AAIA Fellow、国家高层次海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成教授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理论与应用、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等。曾担任(或正在担任)多家期刊编委及多个国际会议主席,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WASA的创办者和国际期刊《High-Confidence Computing》的创刊主编。H指数65,Google Scholar总引用1.8万+。
学术报告三:系统观念指引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
报告摘要:创新互联网体系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在安全性、规模可扩展性、可演进性、可管理性等方面的问题,是信息网络领域数十年来悬而未决的国际学术难题。针对互联网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特点,本报告首先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念,揭示互联网的功能本质和网间互联本质,分析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需要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一种基于上述本质和原则对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创新探索--共生网络。

专家简介:罗洪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必威betway平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委员。他长期从事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余项,在IEEE ToN、JSAC、TPDS等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24项已转化)。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等奖励,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学术报告四: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智能感知模型的训练与推断关键技术研究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以及边缘计算与存储能力的快速发展,边缘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物联网应用中处理海量数据和实现实时智能感知的重要手段。本报告主要探讨面向物联网应用的边缘智能感知模型训练与推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关键技术,如联邦学习与数据隐私保护,边端设备资源受限情况下的智能推断、模型压缩等,简要介绍该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本团队在该研究方向的相关工作。

专家简介:杜军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领军教授、西电二级教授、国家级人才,教育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测评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智能人机交互与可穿戴技术重点实验室骨干,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首席科学家,ACM西安分会常务理事,ACM中国图灵大会组委。以第一完成人获:2022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21/2019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出版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ZigBee技术原理与实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在国际旗舰会议ACM Ubicomp、ACM Mobisys、IEEE/ACM期刊等发表论文多篇,获得2017 ACM Ubicomp 杰出论文奖(CCF A类)。
学术报告五:“软件定义”重构水下多智能体网络:若干研究进展与思考
报告摘要:水下多智能体协同技术、水下群体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以水下自主航行器集群为代表的水下智能装备集群在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终将赋能海洋网络化、数字化和透明化发展。然而,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使水下智能体集群在协同执行水下任务时通信困难、协同性弱、危险性强,成为制约水下智能体集群技术及应用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鉴于此,本报告引入水下多智能体网络的概念,以支持水下智能体集群间的自主通信。在此基础上,引入“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重构水下多智能体网络的基础架构,解耦网络的控制决策与任务操作平面,以支持软件定义式的水下协同操作,提升网络可编程性及可扩展性。然后,结合本实验室团队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介绍如何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重构水下多智能体网络的数据路由架构、编队航行架构以及自主学习决策架构。本报告旨在提供一种研究思路,重新审视与构建水下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机制,构建“软件定义智慧海洋”,以助力逐梦深蓝、向海而行。

专家简介:韩光洁,博士、教授/博导,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IEEE/IET/AAIA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声通信与组网、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与安全等。近年来在IEEE JSAC, IEEE TMC, IEEE TPD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380篇(其中IEEE/ACM Trans. 系列汇刊120+篇),到目前为止Google Scholar引用次数15500+次,H-index为65。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共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44件。连续5年(2019-2025)入选全球排名前2%的科学家榜单,连续3年(2020-2022)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目前任10多种国际期刊(其中包括 IEEE TII, IEEE TCCN, IEEE TVT, IEEE Systems)副主编。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报告会地点:线下:betway唯一官网龙湖校区三号组团楼学术报告厅
线上:1、哔哩哔哩直播网址:http://live.bilibili.com/23546238
2、关注betway唯一官网官方微博观看直播